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大中小幼婴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做个对别人有积极影响的小朋友
时间:2019-12-06点击:3269

转眼已经进入到大班人文课程的第三节了,今天的活动名称是《你的行为与他人有关系吗》。

引入部分采取开放式的提问,直接切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都爱洗澡吗?如果不洗澡,你觉得与别人有关系吗?”孩子们的回答还真就是两种答案,有说与别人有关系的,也有说与别人没有关系的。答案不唯一,这很好,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其中的答案了。

今天的教学活动在孩子的心理建构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每讲一幅画面,我都会问孩子们:“这样做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所以,孩子们对“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两个关键词掌握的都特别得到位。

在体验环节,游戏《你来做我来猜》。为了能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我在讲规则的时候,请一组小朋友上前,一边讲解一边请幼儿示范,而后,又重新和孩子们回忆了游戏的规则。所以,孩子们在游戏时非常连贯。李泓豫小朋友所在的组是第二组,在游戏时,第一位小朋友抽取了“小兔子”的图片,但是孩子在做动物传递的时候,没有把手指举在头顶,而是将手放在下方连续跳了几次。此时的我,打了个大问号!果不其然,这一组挑战失败!看到孩子们沮丧的样子,我随即进行了采访:“孩子们,你们组挑战……”,孩子们自己就低头回答:“失败了!”“那我们一起找找原因好吗?”第一个小朋友陈熠烜就举手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因为我学的小兔子不像。”好样的,孩子们敢于承担责任了。我随即追问:“那你刚才做的动作,你认为对旁边的小朋友产生了什么的影响呢?”“消极影响!”“那你觉得你刚才的行为对你们组的成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消极影响!”孩子没有推卸责任,敢于承担,让我很是高兴。

“那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让你们再重新挑战一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孩子们顿时眼睛一亮:“愿意!愿意!”

“你们有信心挑战成功吗?”

“有!”孩子们的回答很是响亮。

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心理机制建构,我随即让孩子们进行了二次挑战。

第二次挑战,陈熠烜小朋友抽到的动物是小青蛙,他顿了一下,蹲在了地上,学出了青蛙的样子。没有悬念,第二个小朋友也蹲下学出了青蛙的样子。到了第三个是李泓豫小朋友,他和前面小朋友的动作有点区别,他蹲在地上,原地跳了两下,第四个小朋友脱口而出就说出了答案“小青蛙”!看到两位孩子的变化,欣喜的我继续进行了二次采访。陈熠烜小朋友表示,这回动作一定要学得像一点,所以蹲下来学青蛙,要对小朋友产生积极影响。我又采访李泓豫,“为什么你的动作和前面的小朋友的不太一样呢?”泓豫告诉我:“老师,我一看就知道是青蛙了,可是又怕小朋友猜错,所以我在学前面小朋友动作的同时,跳了几次!这次就不会猜错了!”

好可爱的孩子们!为了自己能够对旁边的小朋友产生积极影响,他们是在动脑筋的,是有责任的;为了能够对整个小组的成绩带来积极影响,孩子们也是非常努力的!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能量。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更多的道理,参与更多的活动。在这个阶段,我们真的应该给幼儿导入好的习惯,向孩子们传递“向善”“向上”的信念,孩子们一定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愿意做对他人有积极正向影响的事情的。

愿我的孩子们都能够做一个对别人有积极影响的人!

 

 

包钢蒙古族幼儿园熊猫班教师郭亚琴    

                                  2019年11月27日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