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152253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首页 > 人文家教 > 理论研究 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来了,我家的小毛驴“丢”了
时间:2019-05-08点击:2720

作者:冯凯  张燕青

 

填完幼儿园发放的《预实践情况统计表》,包钢十一园启智五班冯子艺的爸爸冯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是一份幼儿园在引入“人文素养家园共育”课程前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表从能力、习惯、行为、规则、品质、情绪六大方面,用58项内容直观分解了孩子们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自理能力和不良情绪的问题尤为突出,早上起床很费劲,经常带有起床气,穿衣更是得在催促帮助下才能完成;放园后,衣服鞋子玩具随意乱扔;很享受表扬,但不接受批评,稍微沟通不当就会委屈恼火,把自己关在屋里生闷气……

细细反思女儿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冯凯猛然发现,曾经过度的溺爱、总以孩子小为借口的放纵,是过往教育中最大的失误。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在担忧和自责的同时,冯凯对幼儿园即将开启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课程”充满了期待。

作为包钢幼教处首批“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实验班的家长,在课程开始前的3月30日,冯凯参加了课程设计者何庆教授亲自面授的家长培训班,其在阐述“人文素养”推广意义的同时,更为家长诠释了教育的方向与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使命,这让冯凯豁然开朗、如沐春风,更坚定了他配合幼儿园,实施好家园共育的决心。

惊喜出人意料的出现在了课程开始的第一天。4月1日在接女儿下园时,孩子甜甜地对冯凯说:“老爸辛苦了,谢谢你来接我,给你个好苹果吧”,并解释到好习惯是好苹果,坏习惯是坏苹果,小手一扬,骄傲的说要扔掉到坏习惯,留下好习惯。回家后女儿不但主动完成自己的事情还尝试着分担了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让冯凯和妻子欣慰极了。

接下来,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冯凯了解了直观讲解是与非、对与错的梨子与沙漏的课程,知道了“七斗”自理、自重、自爱的生动故事;在与家长们的记录打卡、互相探讨中,冯凯一边享受着记录孩子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一边惊喜的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及人文认知已经由最初的概念,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了内心和意识中的一种遵守。

最让冯凯感到满意的是,课程实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少了以往的随意任性,多了些担当与约束。做事前经常询问“可以吗”,做错了事也会走心的说“对不起”,并懂得顾及他人的情绪与感受。对待父母的教育督促也从开始的反抗排斥转化为接受与理解,经常小大人似的说到:“我知道,你们这样做,是为我好”。对于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反复,虽然还会不时提醒,但次数明显减少。

“人文素养家园共育课程把我家的‘小毛驴’弄‘丢’了,却给我们带回来一个懂事的‘小姐姐’,这样的开化启蒙对孩子将受益终身。”

和冯凯一样,天下的父母,莫不如此期待。


京ICP备18049698号 -1|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lc787